外賣、生鮮、超市便利店,送貨上門的O2O服務越來越多,而當這一類服務的配送需求更加個性化,對時效性的要求也更高,傳統(tǒng)快遞業(yè)務難以滿足這些條件。在這種趨勢下,劉丹帶著她的“我快到”殺入三公里短途配送領域。
從今年3月成立至今,我快到已經進駐國內20個城市,日訂單突破10萬,合作商家近千家,快遞員人數(shù)超過5000人。該平臺的服務對象涵蓋了各大外賣企業(yè)和平臺,以及本地電商O2O企業(yè)和連鎖店,品類涉及餐飲、生鮮、商超便利店等。
用眾包模式解決最后三公里痛點
我快到通過眾包快遞員的模式,服務于B端商家,幫助他們解決同城物流需求。
劉丹認為,商家的需求不是必須要組建物流,只是考驗接入一方有著多大的能力去實現(xiàn)更好的解決。“商家關注成本和利潤,他為了解決峰值、促銷和擴張三個問題,就必須考慮外包這種對資金壓力最低的合作模式。”
在快遞員的招聘和培訓上,多數(shù)接入的配送人員都已經過面試篩選,“具備基礎經驗”是合格的重要條件之一,他們所取代的,是那些商戶的雇傭運力,以及部分垂直平臺的同類服務。
快遞員達到我快到的標準后,平臺將會根據商家的具體需要對其進行個性化培訓。培訓完成后,快遞員會有一個特定的服務區(qū)域范圍,服務特定幾個商戶。在服務過程中,快遞員通過APP進行搶單,完成配送后,獲得訂單計算。
在商家一端,我快到根據商戶對于整個接口方向和不同痛點和需求做出一些定制化的開發(fā)。最終呈現(xiàn)到產品端時,每個商家都有一個用戶名,商家把自家店的位置和店鋪基礎情況錄入就可以發(fā)單了??爝f完成訂單后,商家還可以對訂單完成情況做出評價。
在定價上,也根據不同區(qū)域、管理模式、時間段采取不同的定價策略。
我快到是由e代駕領投的項目,對此劉丹表示,雙方并沒有特別緊密的業(yè)務合作,公司仍保持獨立運營。
“我們會借鑒e代駕好的管理經驗,尤其是對于眾包管理和海量運維、人力資源共享服務等方面”。劉丹舉例說,比如在高峰時間調度問題方面,同樣1千個司機正常接4000個訂單,通過調度優(yōu)化可接5000個訂單,提升高峰時段調度的效率,解決高峰訂單分配問題。
服務B端商家,干好快遞員這一件事
和閃送、達達不同,我快到只服務于B類商家和平臺,放棄了個人用戶市場。
在一個專業(yè)物流和供應鏈的人的眼里,無法想象國內滴滴、Uber等司機送貨的樣子。劉丹表示,用汽車送貨將面臨停車費和罰單交的費用的問題,這部分費用遠比騎電動車要高。
在劉丹看來,在送貨方面,汽車的效率并不高,有時堵車還不如走快。盡管全部用車送快遞的方法并不可行但是可用其用管理經驗,像我快到和“e代駕”的模式,都是采用了搶單模式。
盡管目前做個人業(yè)務的物流公司并不在少數(shù),這兩種定位很難判定優(yōu)劣,但是想要做到兩者通吃,同時服務B端商家用戶和C端個人會面臨很多問題。
在服務上,我快到給自己的定位是“快遞員”,未來也不會涉及操作交易、觸碰商品貨物上的業(yè)務。劉丹解釋道,目前,很多電商、O2O公司對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心懷戒備,其原因就在于:不少第三方物流公司都是最初做物流,之后在用戶數(shù)據基礎上涉足O2O或是電商,這種行為等同于撬了雇主的墻角。
在數(shù)據方面,目前物流公司泄露用戶數(shù)據的事件頻頻發(fā)生,而我快到方面表示將堅持數(shù)據的嚴格保密,不會提供任何數(shù)據給第三方。
此外,我快到方面表示,公司將堅守第三方的角色,保持中立立場。未來不會接受甲方行業(yè)或甲方競爭公司的控制性投資。
最新論文